跳到主要內容

生於廚門長於廚房—澳門巴黎軒的大舵手"真獅虎"曾祺輝


〘名廚餐桌〙


來自馬來西亞怡保的曾祺輝師傅,師承其父,自小已在爸爸開設的酒家,跟着父親、母親在廚房洗洗切切、舞刀弄鏟;更有趣的是,曾師傅是一個活脫脫出生於廚房的廚師!

誕生於點心工作台

數十年前(編按:多少個十年非重點,無用考究)某個農曆年初五,一對勤勞的夫婦在自辦的酒家的廚房內埋頭苦幹,女的更是身懷六甲,肚裏的胎兒已快到達四十週……

曾爸爸的中菜酒家在當時的怡保非常有名,基本上無人不識,加上正逢春節,移居當地的華人都喜歡拖幼攜老的與家人或同鄉外出吃飯過節,因此其酒家門庭若市、座無虛席,在廚房的人也就一股勁兒地做菜,免得怠慢了客人。

夫婦二人正拼命地洗切煎炒煮炸,忽然那女的感到一陣椎心刺骨、撕心裂肺的痛楚從脊椎湧出來⋯⋯

一聲驚呼、一串淒厲的慘叫、一陣忙亂,甚麼也還未準備好的時候,迫不及待要出來討利是的嬰孩便呱呱墜地。

對!這個趕着出世,來自酒家、生於做點心專用的工作台上的嬰孩,就是是次訪問的主角—澳門巴黎軒的行政總廚,曾祺輝師傅。


澳門巴黎軒的廚房重地



落場時間曾師傅正在準備為我們示範蘋果醋咕嚕肉

成長於廚門進出間

「由於我爸爸開辦酒家,所以自小便在自家的酒家出出入入,除了上課時候,其餘的時間都在酒家內渡過、就是做功課也在酒家內。」

曾爸爸開設的酒家共有三層合共一百五十個座位,早上供應茶市點心、中午和晚餐提供小菜為了控制成本,只聘請小量員工,酒家內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家人、不論老少都要落手落腳共同分擔;因此,曾師傅從小便跟着爸爸在廚房內學習各項烹調技能,直至十六歲的時候,覺得是時候往外闖,由第一站吉隆坡開始直走了大半個地球,一闖便是三十多年的光景

「我十一、二歲便開始在廚房打下手,那時候已懂得做八寶鴨、金錢雞等,那時我家酒家用的還是柴火煮食。」曾師傅說時還邊用手在比劃

曾師傅的爸爸曾福榮師傅,原籍廣東,其父為建國華橋,在馬來西亞生下曾爸爸後返回國內,將兒子留在馬來西亞一家客棧、託給一位廚房師傅照顧,如此這般,曾爸爸從十二歲開始便跟着一位粵菜師傅做學師,練就了一門好手藝,後來更成為了怡保的名廚。至於曾媽媽,未認識曾爸爸前實為媽姐一名,後來遇上曾爸爸、嫁作他人婦之後便「嫁雞隨雞」(編按:曾師傅的描述)與丈夫同心協力打理酒家。

作為名廚之後,自小耳濡目染,難怪曾師傅能燒得一手好菜,尤其是他的炸子雞和蜜糖西班牙黑豚肉叉燒,做得真的很棒!炸子雞是真的做到皮脆肉嫩、熟度剛好且雞肉還保留着水分,吃時香脆軟滑、肉汁豐盈,令人再三回味。黑豚肉叉燒雖用了肉質軟腍的黑豚肉卻做到肉質堅實之餘有彈性、帶有恰到好處的嚼勁和不錯的口感,這可是很少中菜師傅能做到的;筆者親身嘗過,以黑豚肉作材料的叉燒大多是軟腍得過分、口感極差。

炸子雞皮脆肉嫩肉汁豐盈

西班牙黑豚肉叉燒口感扎實且富彈性


愛吃故我煮

曾師傅共有五兄弟姊妹,他們全是工程師、會計師甚麼的,唯獨曾師傅一個選擇了廚師這行業,問他是否因為自小進出廚房、受到父母的影響,特別喜歡烹飪。曾師傅的回答卻是:

「我選擇做廚師,原因只有一個:我喜歡吃。」清脆的聲音、利落的答案!

除了粵菜、東南亞菜、淮揚江浙川菜和分子料理,也是曾師傅擅長的菜式曾師傅說因為喜歡吃,所以喜歡煮,也喜歡鑽研不同的烹調方法和嘗試不同的食材配搭,也常常會自行創作一些新菜式,例如中法菜式凍鵝肝醬脆皮乳豬伴法式手指餅松露丸子和今次為我們廚房示範的鬼馬油條棒棒糖咕嚕肉(編按:請留意C’est ca la vie臉書專頁),均糅合了傳統中菜烹調元素與現代西方風格。

凍鵝肝醬脆皮乳豬伴法式手指餅是曾師傅得意之作

曾師傅即席炮製的鬼馬油條棒棒糖咕嚕肉


發掘新食材和在傳統基礎上推陳出新是曾師傅的嗜好

「不恥下問、虛心求教、用心聆聽、接受別人的指導,是我的座右銘。」

曾師傅認為一個廚師必定要自強不息,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別人的意見,不斷改進和與時並進,遇上不懂的事便要虛心學習,才能讓廚藝和見識都有所增長。

自強不息的心態和自幼看着父母打理經營酒家,令曾師傅有一套獨特的廚師哲學

「廚師不光是廚師,不能只留在廚房中拿着鑊鏟不問世事,應該要走出去和客人打交道。

絕不欺客

曾師傅說作為廚師,除了會烹調還要懂得市場學「因為菜館也是一門生意,要如何做好這盤生意,令客人感到賓至如歸,市場學的知識有助你學會與客人溝通,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廣你的菜式。因為廚師是最熟悉自己主理的菜式的人啊!」

說到做到,曾師傅早已運用工餘時間修讀並完成了一個市場學學位

然而,推廣還推廣,曾師傅有一個原則:絕不能欺騙客人,要在能力範圍內將最好的給予客人

「我爸爸常常跟我說,做廚師的要用心做菜、做菜要真材實料、一定要用心待客人。」猶記得Madam Wing第一次見曾師傅的時候,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說話。

曾師傅主理的菜式都是無添加和不含味精的。

關於味精,曾師傅曾經遇上過這樣一宗趣事:一次一位大人物說要帶他去一家很有名的地道酒家吃佛跳牆,稱讚那盅佛跳牆如何如何美味,說得天花亂墜的恍若世間再難尋得如此佳餚美饌,曾師傅一嘗之下不禁失笑,概因那盅佛跳牆的所謂美味實乃味精!事後,曾師傅挑了個日子,把這位大人物請到自己店內,親自烹調了一盅無添加、不放味精的佛跳牆讓這位大人物嘗嘗品味一下真材實料之原汁原味。

曾師傅的烹飪哲學是煮菜必須要真材實料

以新派中法菜路線作賣點的巴黎軒當然少不了一個亮麗的酒吧

落地玻璃窗令自然光灑遍一室窗外景致更是怡人



後記

曾師傅是一位很有趣的廚師,他很健談且善於交際,給我的感覺跟大部分我接觸過的廚師不大相似。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和美食有關的事情外,他還可以跟你聊許多別的事情,談管理、談營運、談待人處世、談他鄉的故事談他的人生哲學等每一個範疇,他都可以侃侃而談,跟你說上半天

師傅還給自己起了一個綽號----輝哥真獅虎!這個他曾在微信上用了一段很長時間的暱稱到底有何意?

輝哥的輝字,是我本名中最後一個字;真獅虎有兩重意義:一,我姓曾、是廚師,所以是曾師傅,取其諧音便是真獅虎第二個意思是:真,希望自己做的菜都是真味兼好味道;獅虎,因為跟我共事的廚師都覺得我在廚房工作的時候很惡,所以我便用獅虎來提醒大家,我跟獅子和老虎一樣惡,你最好別招惹我啊!

這位師傅有趣不


上週末一連三天澳門銀河的"滿漢筵席重現濠江"身為澳門烹飪協會副理事長的曾師傅當然有參與其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蠔油的故事

〘吃的那點事〙 流浮山這個地方 ,於我而言,既熟悉親切卻又遙遠陌生。 熟悉、親切,因為小時候每年農曆年初三都會跟家人一起從市區長途跋涉來到這兒,非為海鮮只為探親而來。記得那時候,我最喜歡的便是牽着外公的手沿路走到大街尾蠔田前的平地上,一老一少站在那兒看蠔排、 看別人開蠔 。問題多多的 Madam Wing 總會滔滔的問着各樣問題:為甚麼那麼多木插在那兒;這是幹甚麼的;水下面是甚麼;蠔是這個樣子的嗎;就只有蠔嗎 ...... 面對着無間斷的十萬個為甚麼,外公也總是不厭其煩、耐心地回答。 與外公一起欣賞蠔排上的風光、表舅家很高很瘦的表哥、圍着電視邊看賽馬邊講馬經的父輩們和在麻將桌前搓麻將時閒話家常的姨媽姑姐,這就是我兒時的流浮山印象。 遙遠、陌生,因為對自小在市區生活、沒有座駕的人來說,位於新界西北面的流浮山確是有那麼一點點遠!陌生是因為長大後,很少會隨家人四處探訪親友,所以也沒有再踏進這遍地土。 流浮山對我來說是既遙遠陌生卻又熟悉親切 這天,若不是有 68 年歷史的香港老字號品牌 ---- 汝記蠔油 ---- 老闆陳天才先生應允我的訪問邀請, Madam Wing 大概也不會大清早便車轉車的花了兩個小時車程直闖流浮山! 從養蠔開始 陳天才先生的祖父和父親陳汝恩在 1950 年從深圳沙井來到香港,陳爸爸未來港前是沙井的蠔民,一直從事養蠔工作,來港後覺得自己學歷不高、也沒有甚麼專長,加上當時市區的工作不好找,他最熟悉的便是養蠔,於是便與一班同為沙井蠔民的鄉里聚居於流浮山,做回老本行。 選擇流浮山,因其位處后海灣一帶,屬於鹹淡水交界,水質非常適合養蠔。 要養蠔先要有蠔田。那時候一眾蠔民各自選好自己的蠔田、把蠔田買下、簽訂契約後,便拿着竹竿插地為界。插地為界?感覺蠻不安全。 「不怕人家趁沒人的時候移竿搶地嗎?」 「不會。那個時候很小發生這種事,全都是鄉里。」 幾十年來果不曾發生過這種搶地事件,鄉里間都是規規矩矩、專心一意地打理自己的蠔田。 然而,沒有生意場上「你死我活」式的鬥爭和人為的破壞與騷擾並不代表一切平順。陳爸爸創業早年也試過因為天氣不似預期,導致生蠔失收而整年沒有收入。 「那個時候是真的

瘋狂畫室

〘藝說使命〙

薪火相傳•傳承傳統•與時並進•讓中菜面向世界----千廚教頭林鎮國師傅

〘名廚餐桌〙 重現經典 • 傳統傳承 1977 年 11 月,香港國賓大酒樓曾經應日本 TBS 電視台之邀,舉辦過一次世紀盛宴 ---- 相傳源自清康熙王朝的 「 滿漢全席 」,當時還請來了末代皇帝溥儀的御廚後人手把手地教導掌廚的廚師們製作滿漢全席的每道菜式。 今年 12 月 1 及 2 日,融合滿漢兩族風味的傳統經典菜系將會在澳門銀河酒店福臨門酒家再一次重現大家眼前。是次名為「滿漢金筵之再現濠江」的慈善宴由澳門烹飪協會、香港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及澳門科技大學攜手合辦,以滿漢全席六張菜單中的 「龍門宴 」和 「鹿鳴宴 」作主菜單 , 籌得款項將全數捐贈予澳門自閉症協會。 為還原滿漢全席本來面目及將菜單和做法承傳,大會更專程邀請得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份參與國賓滿漢全席的師傅親臨指導負責主理菜式的廚師,同時會將師傅所授的保存下來,給科技大學作課程內容。 「這次舉辦滿漢全席的目的,一方面希望透過慈事晚宴幫助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更希望將製作過程複雜的經典菜式傳承給後輩,好讓如滿漢全席這類經典菜式不會因後繼無人而失傳於世。」澳門烹飪協會理事長,有「千廚教頭」之稱的林鎮國師傅娓娓道出宴席背後的原由。 林師傅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入行,至今已在烹飪界工作逾五十年,經他親手調教的廚師不下數千人,故獲譽為千廚教頭。 融合滿漢兩大族風味的經典滿漢全席將在今年十二月初一連兩晚在澳門銀河福臨門酒家舉行 (相片由曾祺輝師傅提供) 面向世界 • 薪火相傳 年過六旬的林師傅,雖然過了退休之齡,但仍然活躍於廚藝界,身兼多個國際廚師及美食交流協會顧問或理事,且是多個餐飲和酒店集團 的顧問,經常東奔西走,早上還在澳門、晚上可能已人在澳洲,但他一點也不言累,為的只是 「傳承」二字。 林師傅說現在年輕一輩都不願意入行,因為工時長、廚房工作辛苦,尤其是中餐,烹調過程較繁複、考功夫。然而,他說年輕人若願意用心學,花過五至八年時間,已經可以獨當一面 ---- 願意入行的人少,遇上肯學的,老師傅都一定願意傾囊相授。 三年前成立的澳門烹飪協會,林師傅是其中一個發起人,協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聯繫澳門本地廚師及維繫並鞏固彼此的關係,藉 着組織交流團及外出參賽,讓本地廚師面向國際、建立自信,提升廚藝水平。 「過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