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遊走於中古世紀的時光 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托雷多



在伊利比亞半島中部、距離西班牙首都約七十公里外,一座位於海拔529米的小山丘上、佔地只有232.1平方公里的小城市,卻潛藏着豐富傳奇的歷史底蘊。

她,在公元前一世紀曾為羅馬帝國的領地;她,曾於公元六世紀被西哥特人佔為居處;她,在十一至十六世紀期間曾為西班牙的首都;她的名字叫托雷多(Toledo) 

托雷多於1986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識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除此之外,因為城內仍保留着公元八世紀期間,阿拉伯人、猶太人和基督徒和平共住於此地時的建築和文化,而有「三種文化城市」(city of the three cultures)之稱號。

旅遊,除了吃喝玩樂,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探索一個地方的文化與歷史。

這是現時在托雷多僅存無幾的希伯來記號


從馬德里的阿托查火車站乘坐AVANT到托雷多只需約半個小時。離開車廂,走進狹小的車站大堂,簡約不造作中帶點古樸味道的穆德哈爾風格,有那麼一剎那還真以為自己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歷史中的某個古典時期。

來到這個腳踏之處,一磚一瓦都是歷史遺蹟的城市,住宿的酒店當然也相應地要帶點歷史感,才配得上這次古城之行。

以十一世紀時期的國王名字----阿方索六世命名的精品酒店就在山上、面向阿卡乍堡,門外豎着一個武士像。客房其實不怎麼特別,裝橫簡潔,但稱不上屬於古樸風,倒是餐室和地庫樓層的休憩室,活脫脫的中世紀佈置,很有中世紀格調與氣氛。

酒店的樓梯間放了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名作《堂吉訶德》的主角堂吉訶德和其隨從桑丘潘薩的塑像


酒店的休憩室以中世紀古風加武士盔甲裝飾,情調滿滿,然而當整層樓只有自己孤身一人時,寒意也不少……

放下行李、歇息一會後,我們便不甘寂寞地離開酒店,往街上蹓躂。

沿酒店對出的斜路而下,穿過小巷,發現山城雖小,餐店的數目卻多得不成比例,人流也比想像中多。

再穿過一條小巷,就是托雷多人稱為商店街的小街道,其上名副其實地有各式各樣的特色小店,土產、西班牙傳統服飾、手工瓷器……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應俱全,最多和最有特色的是賣武士盔甲和武士劍的店舖,滿是托雷多古時戰略之城的色彩。

托萊多土生土長的導遊告訴我們這條街道本地人稱之為商店街,原因就是這條街的店子都是商店噢!

美美的甜點,看着就是想吃

Mazapan是很地道的托雷多甜點,不過亦有說法這款甜點源自意大利西西里,還有另一種說法,它源自阿拉伯的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譚)
後來在觀光巴士附送的步行導遊旅程中,土生土長的導遊告訴我們,稱作Mazapan的甜點起初是由修女創作售賣的,這家小店將整個製作過程做成模型放到陳列窗內供遊人觀賞,挺可愛的呢!
托雷多四處都是這種售賣武士盔甲、衣飾及道具的店子
逛着逛着,忽然看見一隊由警車開路的遊行人士,嘰嘰咕咕地用西班牙語喊口號,再轉個彎,走到另一條小巷又碰見另一隊人,在搖旗吶喊的,但觀乎兩群人所舉牌子上的圖像,他們應該不是一伙的。

心裡感到有點好笑,怎麼在馬德里那麼大且是國家首府的城市,沒見到有市民跑上街頭,卻在這個小小的城市、短短的一段小巷路程卻已遇上兩群有訴求的人們?果真不負中世紀古時期的戰略重地的身分!

蹓躂至索科多佛廣場(主廣場),這裡的遊人更多;有遊客之處,食店自然也多。索科多佛廣場大概是托雷多的中心聚腳點,觀光巴士、旅遊導覽、街頭藝人全都聚集於此,感覺特別熱鬧,我們選了一家露天餐廳,施施然地享受了一頓地道晚餐。

別看這個燉菜賣相嚇人,味道可是超級棒

托雷多鵪鶉顧名思義就是托雷多地道的鄉土菜



索科多佛廣場一帶


此建築物為Ayuntamiento,自1979年起成為托萊多的大會堂,建築本身於1575年已興建完成,期間經多次修葺,實為古蹟一座
Ayuntamiento,自1979年起成為托雷多的大會堂,建築本身於1575年已興建完成,期間經多次修葺,實為古蹟一座

第二天,我們決定放棄步行,以觀光巴士代步。別怪我懶散,經過這次托雷多之行,我還真發現原來坐在巴士上層看風景跟站在低處看,感覺可真是大不同!

從酒店外上車,坐在巴士上層,沿司機的駕駛路徑一路欣賞沿途風光,不得不讚歎造物主創造的奇妙,當然也要讚許西班牙人對於古蹟文物和地土的保育;望這個充滿詩意和歷史況味的古城,每吸入一口空氣都仿似嗅到中古世紀的時代氣息。

蜿蜒的塔古斯河,就像一個盛滿歷史的載體,在一旁悄無聲息地感受並見證世代的更迭,歷經數千年,從不為周遭發生的一切所動,只默默地向前方流動,彷彿她的責任就是要把歷世歷代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榮辱得失埋進河床裡,讓它們慢慢沈澱,然後無聲無息地隨流而去;屹立其上的古城,曾經是各國必爭的風雲之地、軍事要塞,滿佈戰爭的斑痕,數千年來不知歷經多少次戰火洗禮,一代過去一代又來,此時此刻,古城仍然沈靜地站在山上,俯視四周的一切……



屏息靜氣地欣賞完匯聚了文化與歷史的河岸景色,又回到巴士上,繼續之後的行程。

最後,我們選擇在聖馬丁橋下車,徒步仔細欣賞古城的每個角落。

從另一角度看去,塔古斯河與其上的城市,少了脫俗的詩意,多了一分真實與質樸


在聖馬丁橋上緩緩而行,靜心欣賞河水的流動,感受眼前托雷多的寧謐,心境也變得一片祥和,橋上那座混合了哥德及穆德哈爾等風格設計的建築物,是於十七世紀落成的皇家聖胡安修道院;修道院在1476年始建,曾為拘禁基督徒的囚牢
皇家聖胡安修道院正門



修道院內的小庭院,小庭院內的棟樑雕柱全部出自中世紀時期的天主教神父或修道士之手;下圖為庭院內的小花園


皇家聖胡安修道院內的小教堂

1226年由時任國王費南多三世下令興建的大教堂,歷時二百餘年於1493年落成,是西班牙最具規模的主教座堂;據說若敲響教堂鐘樓內的那個鐘,鐘聲響亮得會把整個托雷多、甚至遠至馬德里的房子的玻璃窗都會震碎,所以許久以前已停止使用

平靜的街道、悠閒的途人,閒情逸致是也

將自家產品掛在店門外是很聰明的想法,雅致的手工藝為街道增添了一分韻味

一個那麼落力當模特、一個那麼用心去拍,怎能辜負了他們?好吧!我承認我是被那道磚牆吸引,又覺得多了兩位免費模特做佈景也蠻不錯


見過這麼巨型的士的麵包嗎?

很可愛的食物模型

順帶一提,如果你像我一樣選擇在托雷多逗留超過一天,可以考慮購買一天觀光巴士券,雖說一天券看似不太便宜,然而附送的小冊子上附有不少店舖和食店的優惠券,並且包含一個約個半小時的步行觀光導遊,導遊會邊帶你逛小城、邊詳細述說每個景點背後的故事;重要的是,觀光導遊環節過後,還可以去指定餐廳享用一客免費tapa及紅酒一杯;餐廳天台的環境挺不俗的啊!

更更重要的是,只要你預準時間在車券未過時前,可以提行李乘搭觀光巴士到火車站,付出了的車費可是一點也沒浪費的呢!


托雷多的官方觀光巴士

逛完古城,到指定食店的天台酒吧享用一客tapa,配上一杯紅酒,為行程畫上完美句號


當然,有更多朋友會推薦坐滿有特色的觀光小火車,然而,小火車雖有特色,看起來也蠻可愛,不過試想想,小火車的高度其實跟你站在平地上沒多少分別,看到的風景大概不及在巴士上層的開揚,這是從視覺和欣賞風景的角度考慮而得的結論,純屬個人見解;旅行嘛,最要緊的是隨心隨性,別人的體驗就當是參考好了!

於市內行走、別緻可愛的小火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蠔油的故事

〘吃的那點事〙 流浮山這個地方 ,於我而言,既熟悉親切卻又遙遠陌生。 熟悉、親切,因為小時候每年農曆年初三都會跟家人一起從市區長途跋涉來到這兒,非為海鮮只為探親而來。記得那時候,我最喜歡的便是牽着外公的手沿路走到大街尾蠔田前的平地上,一老一少站在那兒看蠔排、 看別人開蠔 。問題多多的 Madam Wing 總會滔滔的問着各樣問題:為甚麼那麼多木插在那兒;這是幹甚麼的;水下面是甚麼;蠔是這個樣子的嗎;就只有蠔嗎 ...... 面對着無間斷的十萬個為甚麼,外公也總是不厭其煩、耐心地回答。 與外公一起欣賞蠔排上的風光、表舅家很高很瘦的表哥、圍着電視邊看賽馬邊講馬經的父輩們和在麻將桌前搓麻將時閒話家常的姨媽姑姐,這就是我兒時的流浮山印象。 遙遠、陌生,因為對自小在市區生活、沒有座駕的人來說,位於新界西北面的流浮山確是有那麼一點點遠!陌生是因為長大後,很少會隨家人四處探訪親友,所以也沒有再踏進這遍地土。 流浮山對我來說是既遙遠陌生卻又熟悉親切 這天,若不是有 68 年歷史的香港老字號品牌 ---- 汝記蠔油 ---- 老闆陳天才先生應允我的訪問邀請, Madam Wing 大概也不會大清早便車轉車的花了兩個小時車程直闖流浮山! 從養蠔開始 陳天才先生的祖父和父親陳汝恩在 1950 年從深圳沙井來到香港,陳爸爸未來港前是沙井的蠔民,一直從事養蠔工作,來港後覺得自己學歷不高、也沒有甚麼專長,加上當時市區的工作不好找,他最熟悉的便是養蠔,於是便與一班同為沙井蠔民的鄉里聚居於流浮山,做回老本行。 選擇流浮山,因其位處后海灣一帶,屬於鹹淡水交界,水質非常適合養蠔。 要養蠔先要有蠔田。那時候一眾蠔民各自選好自己的蠔田、把蠔田買下、簽訂契約後,便拿着竹竿插地為界。插地為界?感覺蠻不安全。 「不怕人家趁沒人的時候移竿搶地嗎?」 「不會。那個時候很小發生這種事,全都是鄉里。」 幾十年來果不曾發生過這種搶地事件,鄉里間都是規規矩矩、專心一意地打理自己的蠔田。 然而,沒有生意場上「你死我活」式的鬥爭和人為的破壞與騷擾並不代表一切平順。陳爸爸創業早年也試過因為天氣不似預期,導致生蠔失收而整年沒有收入。 「那個時候是真的

瘋狂畫室

〘藝說使命〙

薪火相傳•傳承傳統•與時並進•讓中菜面向世界----千廚教頭林鎮國師傅

〘名廚餐桌〙 重現經典 • 傳統傳承 1977 年 11 月,香港國賓大酒樓曾經應日本 TBS 電視台之邀,舉辦過一次世紀盛宴 ---- 相傳源自清康熙王朝的 「 滿漢全席 」,當時還請來了末代皇帝溥儀的御廚後人手把手地教導掌廚的廚師們製作滿漢全席的每道菜式。 今年 12 月 1 及 2 日,融合滿漢兩族風味的傳統經典菜系將會在澳門銀河酒店福臨門酒家再一次重現大家眼前。是次名為「滿漢金筵之再現濠江」的慈善宴由澳門烹飪協會、香港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及澳門科技大學攜手合辦,以滿漢全席六張菜單中的 「龍門宴 」和 「鹿鳴宴 」作主菜單 , 籌得款項將全數捐贈予澳門自閉症協會。 為還原滿漢全席本來面目及將菜單和做法承傳,大會更專程邀請得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份參與國賓滿漢全席的師傅親臨指導負責主理菜式的廚師,同時會將師傅所授的保存下來,給科技大學作課程內容。 「這次舉辦滿漢全席的目的,一方面希望透過慈事晚宴幫助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更希望將製作過程複雜的經典菜式傳承給後輩,好讓如滿漢全席這類經典菜式不會因後繼無人而失傳於世。」澳門烹飪協會理事長,有「千廚教頭」之稱的林鎮國師傅娓娓道出宴席背後的原由。 林師傅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入行,至今已在烹飪界工作逾五十年,經他親手調教的廚師不下數千人,故獲譽為千廚教頭。 融合滿漢兩大族風味的經典滿漢全席將在今年十二月初一連兩晚在澳門銀河福臨門酒家舉行 (相片由曾祺輝師傅提供) 面向世界 • 薪火相傳 年過六旬的林師傅,雖然過了退休之齡,但仍然活躍於廚藝界,身兼多個國際廚師及美食交流協會顧問或理事,且是多個餐飲和酒店集團 的顧問,經常東奔西走,早上還在澳門、晚上可能已人在澳洲,但他一點也不言累,為的只是 「傳承」二字。 林師傅說現在年輕一輩都不願意入行,因為工時長、廚房工作辛苦,尤其是中餐,烹調過程較繁複、考功夫。然而,他說年輕人若願意用心學,花過五至八年時間,已經可以獨當一面 ---- 願意入行的人少,遇上肯學的,老師傅都一定願意傾囊相授。 三年前成立的澳門烹飪協會,林師傅是其中一個發起人,協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聯繫澳門本地廚師及維繫並鞏固彼此的關係,藉 着組織交流團及外出參賽,讓本地廚師面向國際、建立自信,提升廚藝水平。 「過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