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傳承藝術 重塑真畫室

〘藝說使命〙


數天前,與舊同事晚飯,期間談到關於工作的話題,她和我一樣,也很喜歡編輯這份工作,因為編輯的工作讓我們更容易接觸到不同範疇和界別人士,透過與不同作者相處,我們能學習和經驗到不同層面的東西。

舉個例子,先不提作者的層面,就是平日裡與攝影師和美術設計合作,也學到許多知識如構圖、燈光甚麼的,做了一段日子,縱使學不了全套,也能學到皮毛。

回想在出版社當編的日子,由於工作關係,接觸的人面比較廣,活動也多,生活可算是多姿多彩。

現在作為一名自由工作者,除了替個別媒體寫寫稿,偶爾也會找些人物做做專訪,這也是挺好玩的一件事;每個受訪對象都有讓人學習之處,我亦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 每一次採訪都像是與受訪者一起回到他生命中某個時刻跑了一趟,看看對方經歷了甚麼,這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

這一次,Madam Wing採訪的這個人物,或許你早已聽過他的名字,又或許因為這篇訪問,你才知道他。


第一印象:街市廚房男

他曾經在旺角行人區駐守過一段時間;他以能於數分鐘內完成一幅人像素描見稱;他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明星、主婦、長者、小學生、OL……

他是瘋狂畫室的創辦人----瘋狂畫家劉忠發。

記得跟劉忠發老師做專訪的那天,下着傾盆大雨;為了不會遲到,我撐着雨傘抵着暴雨由火炭火車站走到瘋狂畫室所在的那棟工業大廈。

甫走進大廈內,還在尋找我要使用的那部電梯,背後忽然傳來一下撞擊聲,回頭看去但見一輛手推車撞在牆上,其上的竹簍跌到地上,竹簍裡的唐生菜亦早已拋了出來。

我望着推車的那人感到有點面善,但又說不上來到底他是誰。回過神來,才想起這種時候我是否該去幫忙收拾,然而,當我剛開始有意識去幫忙的時候,對方已收拾妥當。

電梯來了,那個推着手推車的男人和我搭的是同一部電梯、去的也是同一樓層,不知怎地我腦裡又開始進行記憶搜索,他到底是誰?

下一秒,我終於想到了,他應該、好像就是我的訪問對象!不對,劉老師是畫畫的,這個推着兩大簍唐生菜的人,大概是工廠食堂的廚房員工吧!

還在猶豫着是否要問問他是不是劉老師的時候,電梯已到了我要去的那層,走出電梯發現手推車男一直跟在我後面,我心裡已頗肯定他應該就是劉老師了,我正想轉身發問卻已聽見背後傳來一把男聲。

「你是不是去畫室?」

「嗯,是的。」

「找誰?」

「我來找劉老師。」

「我就是……我看來不像,是吧?」老師臉上浮現一個頑皮的笑容。「許多人都說我不像。」

「因為你推着兩簍菜。」

「待會有用的。你想來學畫畫?」

我心想,對啊!我怎麼那麼笨,竟想不到唐生菜可以是畫畫的素材。

「不,我是來訪問你的。」

後來我發現,這些唐生菜確實不是畫畫素材,是老師買給他在畫室飼養的倉鼠的食糧,然後是老師自己和他學生的食材----老師的一位學生告訴我,如果學生在畫廊留到某個鐘點,老師會問大家「誰肚餓想吃即食麵」,然後便會親自動手煮麵給大家。

蠻有趣的一位畫畫老師呢!

街市廚房男,是劉老師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無師自通

從外表看,他跟我家的老爹和父輩阿叔沒甚分別;衣着打扮也很普通,到底這個給稱作「瘋狂畫家」的叔叔有何特別之處,吸引到不少明星名人和不同年齡層的人向他拜師學藝?

劉忠發,2010年於世界華人藝術精品展中獲得金紫荊藝術家獎,曾經在旺角行人專區晚晚開攤檔,為外國旅客或途人畫人像素描,因10分鐘成畫的絕技而為外國人驚歎、MK人熟悉。

老師來自單親家庭,小學時候已喜歡塗塗畫畫,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畫功仍然吸引到身邊朋友或學校老師的注意;就讀保良局學校的他,曾經獲時任校長邀請替全校,包括禮堂和課室的牆身畫畫,自小便開始替朋友或同學的父母畫畫。

「我記得第一幅收取酬勞的畫,是替朋友父母畫的觀音像,對方給我10元作酬勞。」在那個年代10元絕對不是一個少數目,當時劉老師仍然是小學生一名。

那時候,許多家庭都以串膠花賺取收入,劉媽媽見兒子愛畫畫、也有天分,更重要的是他畫的畫能收取的酬勞比串膠花要多得多,便提議兒子別串膠花、多畫畫,自此,劉老師便與畫結下了一輩子不解緣!


拜師學藝


劉老師剛上學便已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六年級學期末時,英文老師極力游說他跟師傅學風景畫,甚至將他推薦給一位在領海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美術的朋友;領海藝專在當時來說是香港數一數二的藝術學院,修畢課程的學生甚至可以不用考核便可直接進入法國的巴黎藝術學院就讀,所以劉老師也覺得機不可失。

如此這般,老師念了三年書後便沒有繼續升學,去了領海藝專拜師學藝,且在學期間不用交學費之餘,每月還得到300元薪水。

「我是一個粗人,因為讀書不多,說話或有得罪之處,別見怪。」訪問過程中,這句說話老師最少說了三次!

其實老師並不粗魯,只是比較率直,說話的內容也很有內涵,比某些所謂有識之士的矯情言語更有「營養」。

許多時,切切實實的人生經驗要比書面上的文字和象牙塔內曲高和寡的理論更加耐人尋味。

在領海藝專修畢兩年課程、跟隨師傅學畫五年,劉師傅開始承接洋行的畫師工作。那個時候,許多洋行會徵聘畫師供應畫作,老師說曾經接過一間洋行的工作,對方付他100萬薪酬,在一年內老師要定期供畫給對方。

問老師那個生意他畫了多少幅畫,老師說:「許多,大概每兩星期數十張吧!別的畫師只能畫數張,我卻可以畫數十張。」

提到畫畫,老師臉上禁不住露出了半點招積、幾分得戚的表情,相信畫絕對是令老師感到最自豪和最有信心的物事。

九十年代中期,劉老師有點厭倦整天為賺錢而畫畫的生活,覺得繼續下去自己無法再進步、畫風也太過商業,於是停止一切畫畫工作,跑到可口可樂汽水廠工作,同時,在工餘時間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重新鑽研畫技。


沒有畫不到的學生只有不想畫的學生


「做畫家必須先要能表現出自己的個性,沒有個性就不是畫家。」對於畫畫心得,老師是這樣看。這有點像寫作,每個作家都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沒有個人特色猶如機械人的創作----毫無生命。

對於學生,老師從不會左挑右選,只要認真想學他便收;在他眼中沒有畫不到的學生只有不想畫的學生。

「人人都能畫畫,教畫和畫畫其實是有方法的,我有方法能讓沒有畫畫天分的人也能畫到好畫。」甚麼方法,老師沒有告訴我,他只告訴我,他有一個學生已經八十高齡,最初也沒有信心,但跟他畫了數堂,便能畫出一幅不錯的畫。

「每個人做任何事都希望能成功和有滿足感,只要令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做到的,也真的做到,興趣便開始來了,然後便會用心畫,且會愈畫愈好。」信心與肯定,是成功的第一步。

為甚麼老師當時要走上旺角街頭「賣藝」呢?

「我不是去賣藝,賣藝的是走江湖,我是去演示一種藝術,要去建立屬於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不會為了賺錢而替人畫人像。」老師說時臉上帶點傲氣。

曾經有個師奶很不禮貌地丟了一張百元鈔票在老師的桌上,着老師儘快替她畫人像。這行為讓老師很不高興,直斥她行為不敬、不懂藝術,並表明自己是藝術者,開檔只為表演不為搵食。最後更讓對方離開。

老師也試過在某大學校園內畫畫時,給數名大學生無禮挑釁,令他深感香港人的藝術情操很低。


傳承藝術讓自創意念遍地開花


老師坦言,無論是過去在街頭擺檔,還是現在開設畫室,最大目的,是傳承藝術、推行自創的新的畫畫意念,並讓這意念遍地開花,將真正的畫室帶回來,開創並領導潮流。

「人生在世不應只向錢看,若只為了賺錢,會令人生太簡單。人的價值也不在金錢,生而為人應該要有理想和使命感。」

老師的理想是希望自己能像《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一樣,做到將自己的知識和理論流傳後世、影響後代。

劉老師授畫的宗旨是:因材施教、培育人才。

「只要你肯學,劉老師必定會傾囊相授。」這是老師的一個學生跟我說的。

問老師會否怕教識徒弟無師傅,老師又是一副自信表情。

「不怕,豁達的人不會怕別人威脅,況且我有四、五十年的畫功,徒弟能追上我的時候,我可能已經不在了!那又何用怕呢?」

老師說可以數分鐘內完成一幅畫,其實沒有特別法門,靠的是工多藝熟而已。

說到畫畫,老師不光無比自信,還好勝心強。

他說現在正計劃要與Youtube上的快鏡畫畫片鬥快,看誰速度快,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先來看看劉老師在三分半鐘內完成一幅人像素描的影片:

Follow us on Facebook...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蠔油的故事

〘吃的那點事〙 流浮山這個地方 ,於我而言,既熟悉親切卻又遙遠陌生。 熟悉、親切,因為小時候每年農曆年初三都會跟家人一起從市區長途跋涉來到這兒,非為海鮮只為探親而來。記得那時候,我最喜歡的便是牽着外公的手沿路走到大街尾蠔田前的平地上,一老一少站在那兒看蠔排、 看別人開蠔 。問題多多的 Madam Wing 總會滔滔的問着各樣問題:為甚麼那麼多木插在那兒;這是幹甚麼的;水下面是甚麼;蠔是這個樣子的嗎;就只有蠔嗎 ...... 面對着無間斷的十萬個為甚麼,外公也總是不厭其煩、耐心地回答。 與外公一起欣賞蠔排上的風光、表舅家很高很瘦的表哥、圍着電視邊看賽馬邊講馬經的父輩們和在麻將桌前搓麻將時閒話家常的姨媽姑姐,這就是我兒時的流浮山印象。 遙遠、陌生,因為對自小在市區生活、沒有座駕的人來說,位於新界西北面的流浮山確是有那麼一點點遠!陌生是因為長大後,很少會隨家人四處探訪親友,所以也沒有再踏進這遍地土。 流浮山對我來說是既遙遠陌生卻又熟悉親切 這天,若不是有 68 年歷史的香港老字號品牌 ---- 汝記蠔油 ---- 老闆陳天才先生應允我的訪問邀請, Madam Wing 大概也不會大清早便車轉車的花了兩個小時車程直闖流浮山! 從養蠔開始 陳天才先生的祖父和父親陳汝恩在 1950 年從深圳沙井來到香港,陳爸爸未來港前是沙井的蠔民,一直從事養蠔工作,來港後覺得自己學歷不高、也沒有甚麼專長,加上當時市區的工作不好找,他最熟悉的便是養蠔,於是便與一班同為沙井蠔民的鄉里聚居於流浮山,做回老本行。 選擇流浮山,因其位處后海灣一帶,屬於鹹淡水交界,水質非常適合養蠔。 要養蠔先要有蠔田。那時候一眾蠔民各自選好自己的蠔田、把蠔田買下、簽訂契約後,便拿着竹竿插地為界。插地為界?感覺蠻不安全。 「不怕人家趁沒人的時候移竿搶地嗎?」 「不會。那個時候很小發生這種事,全都是鄉里。」 幾十年來果不曾發生過這種搶地事件,鄉里間都是規規矩矩、專心一意地打理自己的蠔田。 然而,沒有生意場上「你死我活」式的鬥爭和人為的破壞與騷擾並不代表一切平順。陳爸爸創業早年也試過因為天氣不似預期,導致生蠔失收而整年沒有收入。 「那個時候是真的

瘋狂畫室

〘藝說使命〙

遊走於中古世紀的時光 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托雷多

在伊利比亞半島中部、距離西班牙首都約七十公里外,一座位於海拔 529 米的小山丘上、佔地只有 232.1 平方公里的小城市,卻潛藏着豐富傳奇的歷史底蘊。 她,在公元前一世紀曾為羅馬帝國的領地;她,曾於公元六世紀被西哥特人佔為居處;她,在十一至十六世紀期間曾為西班牙的首都;她的名字叫托雷多 (Toledo)  。 托雷多於 1986 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識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除此之外,因為城內仍保留着公元八世紀期間,阿拉伯人、猶太人和基督徒和平共住於此地時的建築和文化,而有「三種文化城市」 (city of the three cultures) 之稱號。 旅遊,除了吃喝玩樂,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探索一個地方的文化與歷史。 這是現時在托雷多僅存無幾的希伯來記號 從馬德里的阿托查火車站乘坐 AVANT 到托雷多只需約半個小時。離開車廂,走進狹小的車站大堂,簡約不造作中帶點古樸味道的穆德哈爾風格,有那麼一剎那還真以為自己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歷史中的某個古典時期。 來到這個腳踏之處,一磚一瓦都是歷史遺蹟的城市,住宿的酒店當然也相應地要帶點歷史感,才配得上這次古城之行。 以十一世紀時期的國王名字----阿方索六世命名的精品酒店就在山上、面向阿卡乍堡,門外豎着一個武士像。客房其實不怎麼特別,裝橫簡潔,但稱不上屬於古樸風,倒是餐室和地庫樓層的休憩室,活脫脫的中世紀佈置,很有中世紀格調與氣氛。 酒店的樓梯間放了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名作《堂吉訶德》的主角堂 • 吉訶德和其隨從桑丘 • 潘薩的塑像 酒店的休憩室以中世紀古風加武士盔甲裝飾,情調滿滿,然而當整層樓只有自己孤身一人時,寒意也不少 …… 放下行李、歇息一會後,我們便不甘寂寞地離開酒店,往街上蹓躂。 沿酒店對出的斜路而下,穿過小巷,發現山城雖小,餐店的數目卻多得不成比例,人流也比想像中多。 再穿過一條小巷,就是托雷多人稱為商店街的小街道,其上名副其實地有各式各樣的特色小店,土產、西班牙傳統服飾、手工瓷器 …… 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應俱全,最多和最有特色的是賣武士盔甲和武士劍的店舖,滿是托雷多古時戰略之城的色彩。 托萊多土生土長的導遊告訴我們這條街道本地人稱之為商店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