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麻辣火鍋到海派葡國雞----不一樣的程介南

〘名人餐桌〙



「烹飪是孤獨的。」

訪問還沒開始,我的訪問對象在駕車接載我到他家的路上主動說出了這句充滿哲理並且很可能就是這次訪問的總結的話。

是的,烹飪的過程許多時都是孤獨的;一個人在廚房裡切切剁剁、洗洗弄弄,思考着每道菜的處理方式,每一個流程、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場又一場的獨腳戲。

然而,烹飪也是幸福愉快的。喜愛烹調的人,大多喜歡將自己的作品與人分享,特別是摯愛親朋。每當看着身邊人樂滋滋地一口一口品嘗着自己的作品時,那份滿足、那份愉悅卻是非筆墨能以形容的。所以烹飪也是幸福愉快的!

饕客心中只有美食

「這校園裡面的飯堂,水準不錯。」

仍然在去他家的路上,我的訪問對象又給了我一次來不及防備的進擊。

兩秒的停頓後,我從詫異中回過神來!

「你指的是這所學校裡面的飯堂嗎?」我確是感到難以置信,所以必須要再次確認。

難以置信,因為坐我身旁正在做柴可夫司機的人,在我眼中絕非我等平凡之輩,而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活躍於香港政壇、赫赫有名的程介南老師!

相信程老師的履歷背景我不用多提。這次,我們的專訪非關政治、也不談別的,就只談廚房餐桌上的事。

「程先生,你也會去這樣平民的食堂啊!還以為你只去高級餐廳呢!」小編語氣中仍是滿滿的不能置信。

「怎麼不去?我從來不以餐館檔次作選擇標準,只要是好吃的,不論是哪種級別的餐館我也會去。」


對!真正的饕客,眼中和心中看見的只有美食,那會理食店是甚麼檔次?只要好吃,那怕是蹲在路邊牆角、吃的是小攤檔食物,也是千萬個不介意!


程老師自家製焦糖漿,絲滑口感且味道甜得剛剛好
老師閒來除了烹飪也喜歡砌圖,相中的砌圖是梵高的"星空下的咖啡座"

純粹隨意反璞歸真

程老師的家在遠離市區的地方、在一條有一點點,但也並不真是很宛延的斜路上,白色的君子牆內是一棟連着天台有三層高的房子和一個兩邊景緻迥異的小花園

室內佈置並不華麗,卻充滿簡約的歐陸田園風,落地玻璃窗外是一小片綠草地,有一種反璞歸真、崇尚天然的感覺,很純粹、很隨意。站在屋內望着窗外,頃刻間人間世中的一切紛擾煩亂都仿佛與自己無關。這可會是程老師現在追求的心境?

老師說,家居的佈置意念源自Peter Mayle的書《居所與美食,是自我的延伸》,這本書同時還影響了他的生活態度。


偌大的書房佈置簡潔舒適

書房的另一端,這麼寬敞的書房大概是每個讀書人的夢想 (小編是其中一個)

甚麼是講究?就是連樓梯通道上都能放置一個滿有格調的櫃子

鳥語草果香再加上陽光,是純樸自然之味

飯廳和下圖的客廳感覺溫暖舒適


老師家中還有一個很可愛很黏人的住客


老師正在向小編推介他喜歡的書

除了書以外,能夠影響老師的,還有程老先生----程爸爸和阿嫲----程媽媽。

程老師喜歡煮菜、喜歡宴客,能夠練就一身精湛廚藝,完全是父母的功勞,特別是阿嫲,對他影響尤深。

程爸爸和阿嫲,一個是蘇州人、一個是揚州人,二人同樣熱情好客,閒來無事就在家中饗宴,邀請朋友到家裡用膳,阿嫲更燒得一手好菜,嘗過的人無不稱頌。每每當別人稱讚父母的廚藝時,站在一旁的程老師也會感到與有榮焉,有一份莫名的滿足,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和父母一樣以美食侍友

賢淑是阿嫲的代名詞

程老師與阿嫲的關係特別深厚。

在老師眼中,阿嫲就是賢良淑德的代表。

「阿嫲對我和哥哥 (程介明管教很嚴厲,但也很疼錫我們。」說時老師臉上掛着溫暖的微笑,眼神中帶對兒時生活的眷戀。

程老師小時候,阿嫲總愛讓他幫忙剝花生,怕他悶時會給他一、兩條粉絲,讓他放在火爐上燒着玩

着老師邊說邊流露出小孩子似的單純笑臉,我內心不禁莞爾。心想:就一條粉絲啊!有這麼好玩、要這麼高興嗎?可是,回心一想,小孩子就是如此純真、簡單。

單純、簡單正正是成年人所缺乏的!

對於阿嫲,程老師是如此形容的:「阿嫲是典型的中國婦女,很有犧牲精神,永遠以家人為先自己在後。」

但凡有好吃的、有營養的、阿嫲總是讓兒子和丈夫先吃,自己就只吃白飯或他們剩下的菜,無論他們如何相勸阿嫲仍然執意要如此行。

阿嫲還有一個「哄」孩子吃飯的殺手

每次孩子不願吃飯,阿嫲二話不說只盛一碗白飯,自己先吃兩口然後把碗放到孩子面前,阿嫲這個殺手鐧一出,程老師便會乖乖拿起飯碗……


現在,阿嫲已經到了99歲的高齡,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早已經不能行走自如,幾年前更患上老退化症,記憶力已失去大半。


老師的廚藝可不是一般的厲害,沒有用量匙量杯、也不用試味,光憑感覺調味,成品的味道卻是恰恰好




一個心願

阿嫲的菜將會失傳,這是令程老師感到無比遺憾和惋惜的。

問程老師阿嫲的哪道菜最美味、最令他難忘。老師說阿嫲煮的菜每一道都好好味,他作不了選擇。

「阿嫲的雞湯很清、很鮮……」「阿嫲的元蹄……」「阿嫲羅宋湯……」「還有腐皮扎,將腐皮對摺,鋪上黃糖、碎蝦米,再捲起……

着老師數家珍般道出的每道阿嫲的菜,我確信阿嫲的菜確是每道都是佳品----因為許多曾經有幸品嘗過阿嫲的菜的幸運兒都是如此評價的!

那麼,有沒有一道阿嫲的菜對老師來說,有特殊意義,特別有關他和阿嫲之間的聯繫?

「阿嫲沙律吧!」老師認真地想了想。

8年前,老師新居入伙不久,阿嫲曾經到此「巡視」,當時老師預備了這道菜,阿嫲嘗過後讚不絕口,那是阿嫲第一次肯定老師的廚藝,也是唯一和最後一次!

那次之後,阿嫲身體開始走下坡,一直再沒有到過老師的家。

每次去老人的家,老人看見他都會反覆問同一個問題:「你現在住哪兒?」

記憶是失去了,然而對兒子的關切之心仍在。

程老師現在最大的心願,是趁老人還在之時,能夠安排阿嫲再次到自己的家作客,品嘗自己親手烹調的菜式,特別是阿嫲沙律。

總覺得老師在提到阿嫲的時候,眼眶有點濕潤。望着他那張流露着誠摯、渴望、期待、眷戀、懊惱等多重複雜表情的臉,心裡很感動,不禁暗暗地禱告,祝福老師的心願能夠早日達成!

由麻辣火鍋到海派葡國雞

最後,問老師會如何形容自己的過去與現在。

老師說自己的過去,就像是一鍋麻辣火鍋,酸甜苦辣,味道重,且時有掣肘、不能率性而為,常常面對不同的人和事,非常大壓力。

跳出了那一鍋麻辣火鍋,追求的大概就是清新可口、不濃不淡,味道恰到好處的小菜吧!現在的生活,老師說是海派葡國雞。

這道海派葡國雞代表老師的新里程,因為它是老師在以前的宴客食譜以外第一次新嘗試,是老師第51個食譜,對老師來說,是新的開始。


老師新作"海派葡國雞",小編有幸成為其中一個試菜人


想看看程老師這道新菜式示範,請留意C’est ca la vie專頁。提提大家,程老師的海派葡國雞可是首次對外示範的啊!

相關連結《〘真·廚房@C'est ca la vie〙- 程老師教室》

Follow C'est ca la vi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蠔油的故事

〘吃的那點事〙 流浮山這個地方 ,於我而言,既熟悉親切卻又遙遠陌生。 熟悉、親切,因為小時候每年農曆年初三都會跟家人一起從市區長途跋涉來到這兒,非為海鮮只為探親而來。記得那時候,我最喜歡的便是牽着外公的手沿路走到大街尾蠔田前的平地上,一老一少站在那兒看蠔排、 看別人開蠔 。問題多多的 Madam Wing 總會滔滔的問着各樣問題:為甚麼那麼多木插在那兒;這是幹甚麼的;水下面是甚麼;蠔是這個樣子的嗎;就只有蠔嗎 ...... 面對着無間斷的十萬個為甚麼,外公也總是不厭其煩、耐心地回答。 與外公一起欣賞蠔排上的風光、表舅家很高很瘦的表哥、圍着電視邊看賽馬邊講馬經的父輩們和在麻將桌前搓麻將時閒話家常的姨媽姑姐,這就是我兒時的流浮山印象。 遙遠、陌生,因為對自小在市區生活、沒有座駕的人來說,位於新界西北面的流浮山確是有那麼一點點遠!陌生是因為長大後,很少會隨家人四處探訪親友,所以也沒有再踏進這遍地土。 流浮山對我來說是既遙遠陌生卻又熟悉親切 這天,若不是有 68 年歷史的香港老字號品牌 ---- 汝記蠔油 ---- 老闆陳天才先生應允我的訪問邀請, Madam Wing 大概也不會大清早便車轉車的花了兩個小時車程直闖流浮山! 從養蠔開始 陳天才先生的祖父和父親陳汝恩在 1950 年從深圳沙井來到香港,陳爸爸未來港前是沙井的蠔民,一直從事養蠔工作,來港後覺得自己學歷不高、也沒有甚麼專長,加上當時市區的工作不好找,他最熟悉的便是養蠔,於是便與一班同為沙井蠔民的鄉里聚居於流浮山,做回老本行。 選擇流浮山,因其位處后海灣一帶,屬於鹹淡水交界,水質非常適合養蠔。 要養蠔先要有蠔田。那時候一眾蠔民各自選好自己的蠔田、把蠔田買下、簽訂契約後,便拿着竹竿插地為界。插地為界?感覺蠻不安全。 「不怕人家趁沒人的時候移竿搶地嗎?」 「不會。那個時候很小發生這種事,全都是鄉里。」 幾十年來果不曾發生過這種搶地事件,鄉里間都是規規矩矩、專心一意地打理自己的蠔田。 然而,沒有生意場上「你死我活」式的鬥爭和人為的破壞與騷擾並不代表一切平順。陳爸爸創業早年也試過因為天氣不似預期,導致生蠔失收而整年沒有收入。 「那個時候是真的

瘋狂畫室

〘藝說使命〙

遊走於中古世紀的時光 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托雷多

在伊利比亞半島中部、距離西班牙首都約七十公里外,一座位於海拔 529 米的小山丘上、佔地只有 232.1 平方公里的小城市,卻潛藏着豐富傳奇的歷史底蘊。 她,在公元前一世紀曾為羅馬帝國的領地;她,曾於公元六世紀被西哥特人佔為居處;她,在十一至十六世紀期間曾為西班牙的首都;她的名字叫托雷多 (Toledo)  。 托雷多於 1986 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識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除此之外,因為城內仍保留着公元八世紀期間,阿拉伯人、猶太人和基督徒和平共住於此地時的建築和文化,而有「三種文化城市」 (city of the three cultures) 之稱號。 旅遊,除了吃喝玩樂,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探索一個地方的文化與歷史。 這是現時在托雷多僅存無幾的希伯來記號 從馬德里的阿托查火車站乘坐 AVANT 到托雷多只需約半個小時。離開車廂,走進狹小的車站大堂,簡約不造作中帶點古樸味道的穆德哈爾風格,有那麼一剎那還真以為自己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歷史中的某個古典時期。 來到這個腳踏之處,一磚一瓦都是歷史遺蹟的城市,住宿的酒店當然也相應地要帶點歷史感,才配得上這次古城之行。 以十一世紀時期的國王名字----阿方索六世命名的精品酒店就在山上、面向阿卡乍堡,門外豎着一個武士像。客房其實不怎麼特別,裝橫簡潔,但稱不上屬於古樸風,倒是餐室和地庫樓層的休憩室,活脫脫的中世紀佈置,很有中世紀格調與氣氛。 酒店的樓梯間放了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名作《堂吉訶德》的主角堂 • 吉訶德和其隨從桑丘 • 潘薩的塑像 酒店的休憩室以中世紀古風加武士盔甲裝飾,情調滿滿,然而當整層樓只有自己孤身一人時,寒意也不少 …… 放下行李、歇息一會後,我們便不甘寂寞地離開酒店,往街上蹓躂。 沿酒店對出的斜路而下,穿過小巷,發現山城雖小,餐店的數目卻多得不成比例,人流也比想像中多。 再穿過一條小巷,就是托雷多人稱為商店街的小街道,其上名副其實地有各式各樣的特色小店,土產、西班牙傳統服飾、手工瓷器 …… 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應俱全,最多和最有特色的是賣武士盔甲和武士劍的店舖,滿是托雷多古時戰略之城的色彩。 托萊多土生土長的導遊告訴我們這條街道本地人稱之為商店街,原